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近年来,韩城古城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注重发挥非遗的时代价值、社会功能、创新表现和传播方式,使多彩非遗充分吸收现代元素,实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让非遗文化绽放出无限魅力。
韩城古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非遗文化多样,集聚了一大批非遗传承人,马玲仙就是其中之一。现年70岁的她是家族的第三代布艺传承人,家里祖辈两代人都精通布艺制作,从小就深受影响。8岁起她开始参与布艺制作,并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今年七月,她被聘为陕文投韩城古城实践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指导师,在暑期史记小课堂等活动中给学生授课指导,让更多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加深了对非遗文化的喜爱。
在古城,像马玲仙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很多,如何让非遗成为古城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并处理好“在提高中保护”、“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关系,是摆在古城当前文旅融合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走进韩城古城民俗博物馆非遗展厅当中,500多个微缩景观人物无声地诉说着文化历史的故事,描绘着过去时光里的民俗风情,将古城的喧嚣和细腻展现得栩栩如生。其中的行鼓开道、社火娱民、神楼表演等非遗场景别具一格,活态展现了古城千百年来的文化内涵。而这个场馆,便是古城非遗传承与活化的一个生动实践。针对“非遗+博物馆”,韩城古城不断提升场馆建设,扩大宣传营销,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日期间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从而延伸学习触角,加大推广力度。
非遗不仅是城市文化生活的产物,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针对研学旅行,韩城古城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游、主题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游线路,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剪纸、捏花馍、行鼓体验、印花袱子制作、米醋制作工艺等非遗项目纳入研学课程当中,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增见识、促实学;坚持“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在“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史记故事景区通过现场展演、文化巡演、民俗体验等形式艺术呈现,精心推出了韩城行鼓、打铁花等非遗演艺活动,不仅成为节日聚人气、促消费的文旅供给,而且延伸了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空间;打破传统营运思维,拉近消费者情感关系,将花馍制作植入到隐贤驿民宿,让入住的客人零距离解锁非遗蕴含的文化密码,以提升民宿行业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围绕特色非遗文创,鼓励传承人在街区开办传统工艺工作站、传统工艺就业工坊,充分依托传统工艺带动就业和稳定增收。目前,古城街区设有白白馍行、学巷醋坊、剪纸民坊工艺等非遗店铺,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意、审美标准、消费偏好相结合,让非遗在文创展销上更具内生发展动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开发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而且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结合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流行元素和生活方式,韩城古城文化表达上不断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存基因,打通非遗与现代消费之间连接渠道,从而引领时尚潮流。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加大非遗开发,加强线上推广,通过强化与媒体合作,利用抖音短视频和线上直播聚焦非遗项目,扩大宣传营销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其传统技艺重焕光彩,进一步达到非遗引流和非遗助力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