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电子签名背后存在的放贷活动。天津的人人信科技有限公司被直接点名。尽管借贷宝平台拥有合法的电子签名协议和借条,但交易却是在平台之外进行的。这种隐蔽的交易模式对借贷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明显降低了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众多用户对此事件表示震惊,他们原本以为电子签名能保障借贷安全,但很快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风险。这一连串事件促使社会对电子借贷行业的监管问题产生了高度关注。
在人人信等电子签借款平台上,有借款人向记者透露了相关信息。他们指出,即便面对放款人的高额利息和暴力催收,由于无法核实放款人的真实身份,受害者无法发起法律诉讼。因此,受害者只能独自承受高额利息和暴力催收带来的身心压力,其维权之路充满挑战。
电子签名在借贷中的应用未能充分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这导致放款人能够隐匿身份,随意侵害借款者的利益。此外,平台原本应承担的监管责任形同虚设,使得借款者陷入孤立无助的境地。
产品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平台上存在众多放款方通过伪造账户来规避法律风险,其目的在于让受害者难以追踪到真正的起诉对象。同时,该经理也提到,甚至已故者的信息也可能被用来开设账户。值得注意的是,人脸识别技术无需真人参与,且法院也无法对这类账户进行没收。
该平台声称的实名认证体系并未真正落实,未能实现既定功能。揭露了放款方与平台间的勾结现象及逃避法律责任的行径。在商业运营过程中,非法与欺诈因素普遍存在。
在所述商业运作中,放款方通过电子签名提供高额利息贷款以实现利润,而平台亦利用电子签名向借款人征收服务费用。一旦出现争议,放款方和平台均倾向于逃避责任,各自考虑个人利益,对借款人的实际情况漠不关心。
电子借贷平台与贷款机构勾结,将风险和损失转至借款人身上。这种行为破坏了平台应有的公平交易环境,使其沦为部分人谋取暴利的工具。
据公开资料,马卫东,北京大学校友,为人人信公司的创始人。2021年2月,公司总部已从北京大学迁至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眼查App显示,人人信成立于2015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马俊,注册资本为2260万元人民币。
该企业涉及的业务领域包括会议展览服务、数据管理和咨询服务等,且由马俊全资拥有。尽管这些活动表面上看似规范,但实际上却隐藏着许多法律上的风险和隐患。
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涉及多起法律纠纷,纠纷焦点集中在民间借贷方面。这一情况表明,该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严重问题。同时,其电子签名的法律合规性也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法律纠纷对公司内部造成了显著冲击,并威胁到众多借款人的利益安全。监管部门迫切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对电子借贷平台进行严格监管,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电子签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对此,请问您认为相关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维护市场秩序?期待您的见解、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