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雪豹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2023年,牧民忙多杰才仁拍摄的视频与2025年3月4日雪豹幼崽“凌小蛰”重伤获救的事件产生了关联。这一联系使得“恶犬围捕雪豹致其瘫痪”的传言迅速扩散,事件热度急剧上升,成为公众广泛讨论的焦点。
公告显示,2025年3月4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索加乡当曲村二社的“直根尕荣”是“凌小蛰”小雪豹获救的现场。野生动物救护专家经过检查,确认“凌小蛰”身上无动物咬伤痕迹,其脊柱保持完好。分析认为,小雪豹可能因后腿受伤并感染,导致行动不便,最终被其母雪豹抛弃。此外,专业检测设备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推断。该视频所展示的“恶犬围捕雪豹致其受伤瘫痪”的情况并非事实。
救护中心与金艺鹏教授团队将密切合作,专注于救治受伤的雪豹幼崽“凌小蛰”。根据“凌小蛰”的康复情况,团队将适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他们旨在恢复“凌小蛰”的行动能力和健康状况。工作人员们对“凌小蛰”的康复充满期待,希望其早日恢复健康。
齐新章,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副部长,对“凌小蛰”名称的由来进行了深入讲解。据悉,该命名灵感来源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2021年3月11日,该中心成功救助了一只名叫“凌蛰”的雄性雪豹,并在5日后的3月16日将其放归至其自然栖息地。鉴于“凌惊”这一名称更倾向于女性使用,同时新接纳的雪豹为雄性且体型较小,为了求得吉祥,故而决定将其取名为“凌小蛰”。
齐新章对网络流传的藏獒袭击雪豹视频与“凌小蛰”救护地之间的关联表示了关注。在浏览相关视频评论后,他作出了回应。根据现有信息,他评估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他提到,视频中的藏獒攻击雪豹场景中有植被和树木,而“凌小蛰”救护地附近在视频中几乎不见树木,灌木也极为罕见。三江源国家公园已发布通告,该通告明确说明,视频并非拍摄于本年度。
齐新章对“凌小蛰”康复后是否应重返自然进行了详尽分析。首先,“凌小蛰”年龄尚小,尚未掌握必要的野外生存技能,其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亦存疑。其次,在治疗期间,工作人员与“凌小蛰”保持长时间紧密接触,康复后,“凌小蛰”可能对人类产生误解,将其放归野外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各界对“凌小蛰”等类似个案的生活及成长保障问题普遍表示关注。敬请于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亦请别忘了对本文给予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