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南华早报》发布了一则报道。报道指出,北京举办了一场论坛。在此次论坛中,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雷加强研究员公开了中国在非洲反沙漠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雷加强研究员难得地详细介绍了中国在技术、资金和战略方面的投入。这些投入共同推动了“绿色长城”项目的复苏。
非洲绿色长城项目起初覆盖范围达七千七百七十五公里,宽度为十五公里。该项目主要负责植树造林,并促进农业进步。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复垦一亿公顷退化土地,吸收两百五十亿吨二氧化碳,并创造超过一千万个绿色就业岗位。
非洲绿色长城项目历经十数年成长,成效显著。该项目已修复约四百万公顷土地,包括植树、固沙、建立防护林等多元化措施。此外,该项目还促进了约三十三万五千个就业机会的产生。然而,与2030年设定的目标相较,仍有较大差距。
非洲绿色长城项目面临新的挑战。气候变化导致荒漠化、土地退化及干旱问题加剧,且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区域内人口持续增加,11个国家农用地面积扩大,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再者,技术手段单一,技术实力不足。
中国自上世纪以来,通过实施如三北防护林等重大工程,在北方建立了绵延万里的绿色防线。这些举措有效控制了土地沙漠化的蔓延,并助力我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目前,中国正将自身的荒漠化治理方法和技术引入非洲绿色长城计划,以应对共同的挑战。
毛里塔尼亚正面临沙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的挑战,同时需要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为此,中国已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试点项目,并计划与当地企业携手推广植物综合技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助力他们摆脱贫困。关于中国参与非洲“绿色长城”项目,其对非洲2030年目标实现的影响,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