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在徐汇区乐山党群服务中心,一场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诈宣传”为主题的公益宣讲活动成功举行。活动由农业银行上海徐汇支行联合徐家汇街道以及上海法治报共同组织。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众多。众多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展现出对金融反诈知识的极大热情和重视。此活动旨在多渠道展开宣传,目的是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他们财产安全的保护措施。
宣讲会临近,组织者迅速行动。他们为与会者准备了防范金融诈骗的宣传材料,这些材料旨在提升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此举使居民能提前了解金融诈骗的相关知识,为宣讲会的顺利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展现了主办方对居民权益的关切。
活动期间,徐汇支行青年员工运用其专业优势,向居民普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键内容。他们详细分析了包括六种典型诈骗在内的案例,同时,对近期出现的两种新型诈骗方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员工们通过具体描绘和详尽分析,揭示了“假扮公检法”和“虚假理财投资”等欺诈手法,使居民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潜在风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进而显著提升了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警惕度。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新型诈骗手段不断涌现。在反诈宣传片中,对“AI换脸”诈骗进行了详尽分析,揭示了诈骗分子如何盗取他人社交账号视频,并模仿亲友的面容和声音实施“紧急借款”诈骗。影片对诈骗的各个步骤进行了细致阐述,并提供了身份验证、多重验证等识别方法。居民们在观看后,对技术诈骗的隐蔽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对新型诈骗的理解变得更加直观和深入。
上海法治报的记者们运用具体案例,广泛传播法律知识。他们详细介绍了“神奇膏药”和“低价旅游套餐”等常见的欺诈手段,以及冒充医生销售药品的现象。同时,记者们分享了实用的维权方法,并警示公众保持警惕,对于陌生的信息切勿轻信,遇到可疑情形应迅速报警或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讲解期间,居民们展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他们或专注记录,或低声讨论,现场氛围极为热烈。
黄晓,担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徐汇支行党委书记及行长,强调,组织此次面向社区居民的电信诈骗防范教育活动,目的在于利用金融资源确保居民财产安全,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上海市的这家农业银行分支机构,作为当地文明单位的代表,一贯秉持“服务民众”的金融理念,不断拓展服务范围,积极走进社区及学校等公共场所,力图创新“金融与消费保护”相结合的服务形式,以拉近金融服务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距离。此次活动的举行,是否增强了公众对金融诈骗的认识?大家是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类诈骗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