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售假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和企业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并对科技创新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从本年度开始,北京市警方在打击这一违法行为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其蔓延。以下将详细阐述相关执法活动的具体措施。
2025年1月,北京警方根据群众举报,揭露了网络店铺涉嫌销售假冒商品的行为。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店主闵某某从外地供应商处购入商品,擅自抬高价格后销售,目前已被刑事拘留。同时,警方持续追踪,最终锁定6个涉嫌制造和销售假冒潮流手办、盲盒的犯罪团伙。至二月,警方在五个省份及六个城市展开行动,共抓获嫌疑人三十四名。在此过程中,他们还查获了大量仿冒商品,并依照法律程序关闭了两家涉嫌违法生产的工厂。
北京市警方对电动车销售中的假冒伪劣商品、非法改装等不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警方强化了执法与司法的协同,并与有关单位开展了合作。调查发现,以雎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假冒电动车,并在公共场合进行非法交易。至2025年3月,联合调查组已顺利执行抓捕行动,共查获假冒伪劣电动车55辆。此外,7名相关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这一行动有效降低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北京警方持续关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犯罪行为,尤其在箱包、服装、汽车零部件和儿童用品等行业,对违规行为给予重点关注。特别是针对“护苗”行动,警方对非法制造和销售假冒儿童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2024年4月,警方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和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对商场及电玩城进行了联合执法行动。此次行动成功锁定了三个涉嫌非法生产和销售伪造注册商标商品的主要犯罪团伙。
2024年5月至9月期间,北京警方在多个省份的十一座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抓捕活动。在此行动中,共有31名涉嫌犯罪的人员被依法刑事拘留。此外,警方还查获了大量假冒注册商标的玩具、儿童背包以及其他动漫周边产品,这一举措有效维护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北京警方借助“昆仑”专项活动,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实施了严厉整治。他们集中资源,重点查办了通过网络途径制造及销售假冒商品的案件,努力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情报收集等先进技术,警方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精确打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今年共侦破了64起案件,涉及174名被刑事拘留的嫌疑人。
北京市警方向公众发出警示,呼吁公众主动拒绝购买侵权和劣质商品。一旦发现有关制造和销售假货的信息,民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将依照法律对其进行严厉打击,以保护公众权益和商业环境的稳定。社会各界需携手合作,共同对抗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遭遇过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若你有相关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同时请点赞并转发本文,以便让更多人认识到北京警方在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方面的努力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