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生效。该办法规定,消费者与商家可使用合同范本解决预付消费问题。同日,首批37家健身品牌及公共体育场馆的代表,包括782家门店与场馆,已先行签署了承诺书。
合同范例依据使用场合划分,主要划分成会员权益及成人健身指导服务两大类。会员权益涵盖会员资格及预付消费凭证,而成人健身指导服务则包含个人教练和团体训练等消费凭证。《健身指导服务合同》允许指定指导教练;相对地,《会员服务合同》则要求包含监护条款,并严格实行“一人一合同”制度,旨在满足拥有多个子女家庭的特定需求。
《实施办法》旨在使预付费消费的风险更加清晰,并增强了经营者的告知责任。例如,建议会员卡的期限、私教课程的时长不应超过场地租赁合同所规定的期限。此措施有助于避免超卖等不良现象。以往,部分健身房因超卖私教课程,导致消费者在退课时遇到麻烦。新规定的实施有望缓解这些问题。
众多健身公司正努力调整其商业策略,大力推广与“三限”政策及市场消费动向相契合的按月支付、小班授课等模式。据某健身机构管理层透露,新顾客在购买私教课时,通常会被建议购买包含6节课的小班课程套餐;而老客户则更倾向于选择总价超过一万元、包含24节课的课程套餐。尽管课程费用的最高限制使得原价20800元的课程课时有所减少,但企业的运营模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2024年中国健身运动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消费者对健身月卡、10节以下私教小课包及健身周卡的需求同比显著增长,增长幅度超过60%。范小姐表示,对于健身机构的新规定,她感到更加安心。她回忆,以往有朋友因健身机构停业而未能追回私教费用,而新规定有效减少了消费风险,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
一些健身房与工作室因坚持传统消费和运营模式,未能跟上市场步伐,其破产比例有所增加。这些机构在应对新规定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未能满足消费者对低风险和定制化健身产品的期待。与此同时,积极推行改革的健身企业,正将关注点从业绩竞争转向提升服务质量和打造品牌形象,并积极探究健身行业的新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