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至19日,凉山州自北向南普遍遭遇了北方冷空气、高原槽以及低层切变线的联合影响,导致全州范围内出现了一连串的降温降雨天气。该天气过程遍及凉山州整个区域。14日当天下午,当地气象部门及时发布了关于强降温的蓝色预警。
凉山州东部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目前,不同区域的降温幅度存在差异。在西昌、普格等地,日平均气温降幅超过了10摄氏度;德昌、宁南等地的降幅介于7至9摄氏度;木里、盐源等地的降幅则在5至7摄氏度。此气温变化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
四川高速公安六分局向红星新闻记者提供信息,指出3月14日晚上大约22时20分,G5京昆雅西高速拖乌山路段遭遇了恶劣气候。该路段气温寒冷,持续降雪,使得路面出现结冰现象,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尽管使用了融雪剂,但除冰除雪的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双向道路未能达到安全通行的要求,相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截至目前,多个安检站点和收费站已开始对车辆进行分流,部分收费站已停止车辆进入。若彝海安检站在夜间遇到更重的分流任务,泸沽立交远端将启动机动分流点,以保障道路的安全通行。
自14日傍晚开始,凉山州气温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西昌、普格、冕宁、喜德、布拖等地的气温降幅尤为明显,日平均气温降幅累计超过10摄氏度。德昌、宁南等多数区域气温下降幅度在7至9摄氏度之间。而木里、盐源、甘洛、雷波、金阳等地的气温降幅则介于5至7摄氏度。
气温骤降,当地居民明显察觉到气温的寒冷,故而纷纷增衣保暖。这一气温变化对户外活动产生了影响。居民在出行和日常安排中,不得不考虑到气温波动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凉山州在降温过程中,多数地区经历了降雨,而高海拔地带则面临了降雪、浓雾和路面结冰现象。14日晚至15日白天,州东部、北部及西部区域出现了零星小雨,天气普遍阴沉;中部和南部地区则从多云转为阴天,并伴有零星小雨。
15日晚至17日白天,州内大部分地区遭遇了阴雨天气,其中一些乡镇的降水量达到了中等水平。在高海拔地区,小雪、浓雾以及路面结冰现象持续不断。此次降雪不仅影响了交通,还可能对农牧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在降温降雨期间,山口河谷地区经历了7级以上的间歇性大风。这种风势增强了寒冷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困扰。大风有可能损害农作物,造成树枝折断,甚至可能对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不良天气状况增加了民众出行时的安全风险,公众外出时应特别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因高空物体坠落而受伤。此外,相关部门应增强对户外设施和广告牌等公共设施的检查与保养工作。
近期气温下降,降雨频繁,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应对措施。雅西高速公路已实施交通管制,保障了道路通行安全。此外,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预警,向公众普及了预防方法。
公众应关注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更换衣物。在出行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交通安全,特别是在通过高山、峡谷和河流等地形时。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工作人员应提前做好防寒准备,以减少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这种恶劣天气,大家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