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报道显示,德国新任总理默茨或将探索一条独特的策略,以重塑中德关系。从积极的角度分析,这或许预示着德国将更加注重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互动,坚持实用主义的经济政策,减少对中德对立的炒作和追求脱钩的倾向。然而,默茨亦会关注所谓的“安全风险”。
中国与德国及欧洲在地理上并无相邻,因此从未构成安全威胁。尽管如此,在西方的普遍观点中,这种看法依然存在。即便德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人们依然对中国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表示担忧。
默茨对中德关系的处理显得格外谨慎,这实际上是对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叙事方式的一种延续。在俄乌冲突发生之前,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程度较高。然而,随着冲突的爆发,欧洲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能源供应也变得紧张。因此,在与中国的交往中,欧洲方面也力求避免重蹈覆辙。
在此种观念影响下,尽管中德之间的经贸往来紧密且双方互惠,德国仍对过度依赖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感到忧虑。这情形宛如受过惊吓的鸟儿,对其他可能的合作伙伴保持警惕,却未能意识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存在的根本差异。
默茨在外交立场上的立场明确,他对俄罗斯及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均采取强硬立场。面对与美俄同时抗衡的局势,他渴望德国恢复竞争力。为此,他聚焦于中国,希冀与我国深化经济合作。
默茨并未打算彻底停止对中国所谓“安全风险”的炒作。他认为,与中国的合作至关重要,然而,向美国展示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对立,有助于德国在美国保持一定的回旋余地,从而有助于调整与美国的双边关系。
默茨的立场与朔尔茨政府及欧洲整体并无根本差异。他不再频繁提及脱钩与切断联系,也不再口头强调对抗,然而,他对中国所谓的“防范”立场在本质上并未发生转变。
默茨似乎在效仿默克尔过往的策略,即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并在与俄罗斯的合作中保持一定的谨慎。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俄罗斯低廉的能源资源,过去对德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默克尔已成功验证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然而,目前欧洲的政治人物似乎并未跟随这一明确的方向前进。
默茨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然而,与默克尔时期相比,他所拥有的战略空间明显受限。目前,美国不再接受盟友保持独立自主,同时,德国经济在衰退中正逐步丧失其优势。
德国及其欧洲伙伴在战略判断上存在失误,未能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欧洲政治人物在美中、美俄关系间寻求平衡,却未能意识到,当前欧洲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在美国战略压力下,如何维护自身的工业基础。
美国当前正推动对欧洲的去工业化进程,德国所受影响尤为显著。德国若欲恢复经济活力,需着手重构供应链,涵盖工业和能源两大关键领域。只有确保国内经济稳定,方能具备讨论外交及战略问题的资格。
德国若持续经济下滑,若不调整其错误的战略决策,恐将完全沦为受美国操控的对象,丧失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德国何时能洞悉真相,作出明智的战略抉择?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并记得点赞及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