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贺师傅误以为只是患了普通感冒,因此连续两天前往诊所接受治疗,并接受了盐水注射。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常规治疗却引发了严重的副作用。尽管贺师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且患有糖尿病,但通过药物控制,其体检结果一直保持正常。然而,这次感冒后的药物使用却引发了肾衰竭。入院后的两天内,他几乎无尿,病情危急,确实令人担忧。
王竹君医生强调,贺师傅所服用的布洛芬和泰诺含有非甾体抗炎成分,这些药物能够快速降温、抗炎和镇痛,但存在引发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肾功能损害副作用常被忽视,若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肾衰竭和无尿症状。肾穿刺检查证实,此次肾衰竭是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
贺师傅入住医院后不久,接连两天无法正常排尿。医生随即对其实施了血液透析。幸运的是,经过两周的持续治疗,贺师傅的尿量开始增多,肾功能也在逐步恢复。最终,他成功不再依赖透析。虽然这一过程让贺师傅和家人感到忧虑,但最终的好转结果还是让人感到安慰。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但往往首当其冲遭受药物损害。药物代谢若超过肾脏的处理能力,肾功能受损便会发生。这种损害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续的,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慢性肾病或造成肾衰竭。根据研究数据,约20%至40%的急性肾损伤病例与药物使用相关,在老年人中,这一比例更高,可达60%。
王竹君医生强调,以下几类人群特别容易受到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首先是患有慢性肾病,尤其是那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他们的肾脏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接着是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减弱,他们也面临较高的风险;低蛋白血症患者由于药物浓度较高,其毒性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用药时必须格外小心,以免过敏反应引发肾脏损伤;此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特定药物使用不当、肾脏血流或电解质失衡的患者,都需要特别关注。
在使用多种药物预防肾脏损伤时,患者需在用药前咨询医生或药师,并在就医时详述用药情况和肾病状态。针对可能损害肾脏的药物,患者需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降低有害成分的浓度。对于长期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患者应定期接受肾功能检测。应避免使用缺乏明确治疗效果的药物,同时警惕成分不明的偏方和草药。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身的健康状况及对药物的反应。
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物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故此,民众在用药时需特别谨慎。您对用药安全有过担忧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此外,请点赞并分享本文,帮助更多人了解药物可能引起的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