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市发布了两个体育健身领域的合同样本。这些样本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以及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合同样本一经公布,来自37家健身企业及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者即代表其782家分店和场馆,承诺将采用该样本。这一行动标志着该合同样本在本地健身行业的正式推行,众多商家积极响应,展现出良好的开局态势。
《健身指导服务合同》特点突出,明确规定了是否安排教练,这一规定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消费者可依据个人兴趣与健身目标,挑选适合的教练进行指导,使得健身活动更贴合个人需求,显著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
合同内容整体保持统一性,对会员服务与成人健身指导服务进行了明确区分。会员服务主要涉及行业通用的会员卡及储值卡,成人健身指导服务则涵盖私教、团体操等课时卡。消费者可依据所选健身项目,自主选择签订单一合同或同时签订两份合同,这一做法显著简化了服务选择流程。
合同对预付消费的风险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提升了经营者的告知义务。合同内容明确提到,会员服务期及私人教练课程的有效期均不得超出健身房租赁合同的期限。该条款旨在预先防止超量销售,确保消费者资金安全。
2020年,上海市体育局与其他部门共同发布了《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此举为全国首次。该文本的实施推动了174.7万份合同的签署,并支持了17240名消费者在冷静期内完成退款,显著增强了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自3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这是首次对体育健身行业的预付款实施“三限”措施,包括金额、期限和次数的限制。自新规执行以来,仅两周时间,本市众多健身房和工作室已迅速作出反应,普遍推出了符合规定的“小额、短期”预付费服务。
市体育局在合同示范文本发布当天,对全市主要健身企业进行了《实施办法》的宣讲。宣讲中强调,企业必须严格遵守“三限”规定,公开经营信息,并承担告知义务。同时,还安排了推广“公证提存”、信息报送和资金存管等策略,旨在对预收资金实施全面监管,并设置了相关业务操作培训。市体育局产业规划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市将全面启动政策宣传活动。他们旨在通过优化制度和标准,全面保障消费者权益,以此推动体育健身业的持续稳健增长。公众对新发布的合同范本及政策举措普遍关注,担忧其是否能有效规范本市体育健身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