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项新的食品标签规范正式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规范对食品标签的标识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改进,同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数字标签,旨在改善消费者的阅读体验。为确保新规范在食品行业中的有效实施,特别设立了为期两年的过渡期。这些规定与消费者日常购买的乳制品、肉制品以及婴幼儿食品等紧密相连,主要目的是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健康。
新制定的标准对现有食品标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以往食品标签中存在信息模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此次全面修订充分展现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两项新标准的实施,预示着食品行业将迈向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未来。
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食品标签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新规定加强了要求标注过敏源和日期等信息的力度。与旧版相比,新通则对食品名称、配料表等必须标注的信息进行了改进,提升了标签对消费者的指导作用。
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明”,在全球范围内对于食物过敏风险的监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职能。我国最新法规要求强制标注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过敏事件,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这一措施与全球领先标准相契合,显示出对消费者权益的高度关注。
新标准与全球标准同步,明确食品制造商有权根据食品特性及食用特性等因素,自主标注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此期限被视为消费者推荐的食用截止日期。该规定的设立旨在减少食物浪费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众多消费者对食品的保质期认知存在偏差,这导致一些尚可食用的食品被错误地丢弃。“消费保存期”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消费者更科学地规划食品的食用时间,既确保了食品安全,又有效地降低了资源浪费。
新规范对食品包装标签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未添加”或“无添加”等词汇来突出食品成分。此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误导消费者,并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解读标签上的信息。
某些食品以“零添加”名义吸引顾客,实则仅部分成分未添加。消费者常忽视其真实成分,过度信任广告宣传,这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和健康隐患。禁止使用此类宣传用语,能促使消费者更理性、自主地挑选食品。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最新修订版已正式实施,其中引入了新的规定。这些规定在营养素标注的范畴上进行了拓宽,并加入了相应的提示性内容。这些修订旨在促使食品行业更加重视营养,并倡导公众形成更为健康的饮食模式。
公众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进而对食品营养成分的了解需求不断上升。新出台的规定强化了对饱和脂肪酸和糖分标注的规范性要求,旨在推广“三减”的健康生活方式,更全面地呈现食品的营养成分,帮助消费者做出更为明智的饮食选择。
新修订的标准明确规定,营养标签必须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说明、功效说明和附加信息。企业需保证营养信息的准确标注,并可以使用图形、文字等方式对标签进行补充,旨在增强消费者对营养标签的重视程度。
在销售环节,不少消费者可能未能详尽审视繁杂的营养成分列表。企业通过图表、文字等多种方式提供补充说明,便于消费者更直观地掌握食品的营养信息,进而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企业必须依照既定标准进行标注和说明,以保证消费者获取到准确的信息。
关于新颁布的食品标签法规可能对您的购物习惯产生的影响,您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