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公安部公布消息,强调全国公安机关正集中力量对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关键行业进行整治。涉及领域涵盖食品、药品、农资和家用电器等。公安机关积极推行“昆仑”等系列专项活动。截至目前,至2024年,累计查获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及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的刑事案件已超过3.7万起。公安机关对侵权假冒犯罪活动进行了坚决打击,此举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权益。
在食品安全领域,刑事案件侦办数量已超过1.2万起;药品安全相关案件数量也超过了5200起。公安机关持续将保障“饮食安全”置于首位,致力于快速破解重大案件,积极处理小额案件,并主动发起专项打击行动。通过这些措施,已有效切断非法利益链条,累计破获相关刑事案件超过5000起。
2024年9月,南京警方在食品检测中获取了重要信息。据此线索,他们高效地侦破了金某等人涉嫌通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在此次行动中,警方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成功抓获了26名嫌疑人。此案的成功解决,彰显了江苏警方维护食品安全的坚定意志,有效遏制了网络食品犯罪,为市民食品安全构筑了坚实的保护屏障。
2024年10月,上海市警方对权利人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获取了关键情报。基于这些情报,警方成功曝光了汤某清等人非法制造和销售减肥针剂的非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警方一举摧毁了15个非法窝点,并逮捕了40名涉案人员。现场查获的减肥注射针剂、注射器和包装材料等涉案物品总数超过2700件。减肥针剂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案件妥善解决有力阻止了众多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进而确保了消费者用药安全。
四川警方在交通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他们成功查处了胡某旭等人制造和销售假冒电动自行车的非法行为。鉴于电动自行车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产品质量与骑行者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此案件的处理有效阻止了低质量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确保了交通秩序,保障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促进了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安徽省公安部门成功查明了潘某红等人涉嫌非法销售假汽车配件的犯罪行为。调查发现,自2019年起,潘某红等人未获授权,擅自购入并贴牌生产侵权假冒的汽车配件,销售额已超5000万元。汽车配件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严厉打击此类非法行为,对维护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24年11月,广州警方依据权利人提供的信息,成功破解了吴某明等人涉嫌仿制知名品牌吹风机及其他电器产品的案件。此次行动中,警方捣毁了9个制假基地,抓获了18名涉案人员,并缴获了3500多件假冒品牌吹风筒等成品,以及6万件以上的配件和商标标识。这些涉嫌仿冒的电器产品质量引发担忧,且可能潜藏安全隐患。此案的侦破有效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及正规品牌的市场形象。
2024年9月,山东临沂警方依据群众举报,成功查处了袁某团伙涉嫌制造和销售假冒品牌化肥的违法行为。在此事件中,警方共抓获20名涉案人员,摧毁了两个非法生产点,并查获了30吨假冒品牌化肥的成品。自2022年起,袁某未经批准擅自生产假冒复合肥,涉案金额累计超过2000万元。化肥品质对农业产出效率有显著影响,而严厉惩处涉及化肥的违法行为则是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措施。
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警方持续强化对侵权和假冒行为的打击,效果显著。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如何辨别伪劣商品?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您的识别技巧,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