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国内资讯 >> 文章内容
先用后付隐藏哪些风险?消费者如何避免被套路,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韩城新闻网  作者:韩城新闻网   阅读:13 2025-03-16

随着网络购物的广泛流行,虚假广告和低质量商品欺诈行为频繁发生。同时,新型的支付模式,例如“先消费后支付”,亦存在潜在风险。在这种形势下,消费者如何辨别并规避这些陷阱,保障自身权益,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

网购欺诈现状严峻

网络购物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各种消费欺诈行为却频繁出现。根据调查,近期消费者遭遇的虚假广告、假货泛滥、价格不明确等问题正逐渐增多。到目前为止,网络消费的投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显著上升。尽管网购带来了便利,但消费者同时也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和潜在的欺诈风险。

商家往往通过夸大商品功效或特点的方式进行误导性宣传。例如,某护肤品网店声称其产品仅需一周即可实现美白与养颜,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此类虚假宣传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先用后付”暗藏风险

“‘先消费后付款’这一电商支付模式受到部分消费者喜爱。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指出,该支付方式存在风险。多数平台未向消费者详尽说明该功能的细节及逾期付款可能引发的后果。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消费者对逾期付款的具体影响认识不足。”

在启用“先消费后付款”服务时,消费者往往对具体条款了解不够充分,因此接受了平台的信用评估。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信用评级可能遭遇降低的风险。此外,若激活此服务,取消过程既复杂又难以实现,这限制了消费者更改支付方式的自由,使得众多消费者在尝试取消该服务时遇到了诸多障碍。

“霸王条款”陷阱重重

网购商品详情页中存在一些不易被察觉的“霸王条款”。这些条款由商家单方面制定,旨在减轻或豁免自身责任。然而,这些条款却使消费者面临不合理风险。为此,北京一中院特别向消费者发出警告,提醒大家需警惕并识别这些常见的无效“霸王条款”。

商家以商品拆封为由,拒不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七天无理由退货义务。该法明确,消费者在商品完好时,有权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但此权利不适用于不宜退货的特定商品。商家无权以拆封检查为借口,损害消费者依法享有的退货权利。

商品质量问题维权

《民法典》明确了购买者在一定期限内对所购商品享有检验权。即便消费者未能在规定时限内提出不同意见,他们仍有权对商品质量提出质疑。若商家的检验期限设定过短,使得消费者难以对商品进行全面检验,尤其是在商品特性及交易习惯需考虑的情况下,检验期限便仅限于对商品外观瑕疵提出异议。

购物过程中,若商品本身存在缺陷,即便超过了商家所设定的短暂保修期,消费者仍有权依据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商家自行制定的质量争议解决期限,不得成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障碍。

虚假广告欺诈手段

广告法明确指出,传播虚假广告内容是被禁止的。商家若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将构成欺诈行为。在直播和图文推广中,许多商家对商品的功效和性能进行了过度宣传。例如,某电子产品商家声称其手机电池续航能力极强,然而实际使用中,续航时间与宣传不符,导致消费者遭受经济损失。

部分商家对商品存在的缺陷选择缄默不言,未对商品详情进行详尽公布,试图通过隐瞒缺陷来以低劣商品冒充优质。这种行径与电子商务法中规定的商品信息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的原则相冲突。

价格欺诈应对措施

网络购物中价格欺诈现象频发。商家往往抬高商品标价,同时散布虚假折扣信息,误导消费者以为能获得优惠,实则导致消费者额外负担。消费者若遭遇此类情况,可依法要求商家履行承诺价格成交,亦或提出相应索赔要求。

商家若在促销时段擅自提升商品原价并执行折扣,消费者一旦察觉,有权依照法律要求商家按照承诺的优惠价格销售商品,亦或追求相应的经济补偿。

在网购环节,消费者是否遭遇过消费欺诈的困境?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又有哪些?我们衷心期望您能在评论区分享您的亲身经历及见解。

Copyright◎2010 2022 sxhc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陕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韩城市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 5218708韩城新闻网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913-5308567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 ICP备案/许可证号: 湘ICP备2024067688号-8 |陕公安网备61058102000107 省网络举报中心举报电话: 029- 63907152
 
技术支持:西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