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市民李先生向荔枝新闻江苏频道反映,他在一家采用会员制度的超市所拥有的会员卡,在持有时间超过半年之后,突然遭遇了停用,这使得他无法再进入超市进行购物。此事件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众多消费者对此表示出惊讶,因为原本有效的会员卡突然被封,引发了人们的疑惑。李先生的遭遇对会员制超市的管理层发出了警示。
自2024年9月份起,李先生对超市商品问题进行了多次举报,次数累计超过十次。其中,部分举报促使超市支付了退一赔十的赔偿,另有部分举报导致超市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而部分举报则未被视为违法行为。李先生指出,超市存在约13起违法行为,涉及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问题。其中,一些行为被市场监督管理局视为轻微违法,未予立案。
记者陪同李先生前往商场咨询区查询详情,发现其会员卡因异常情况已被系统暂时冻结,无法申请新卡。客服通过电话反馈,告知李先生的行为违反了会员协议第三条的具体条款,但未给出具体解释。南京该商超的管理人员证实了封卡的处理,同时指出李先生是一名以打假为业的消费者,其举报多集中于该商超,且主要针对产品包装的细微问题。
张赛律师,作为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的一员,强调职业打假者通常追求经济回报,对法律有深刻理解,且投诉行为频繁且模式化,商家确实应提高警惕。最高法认同职业打假者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合理维权行为,认为这有助于维护公众利益和保持市场秩序。然而,最高法也指出,需防范其权利在食品药品之外领域的滥用。
一些消费者支持李先生,认为他是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者,并反对超市的不当行为。但也有人质疑李先生的动机,猜测其可能出于经济利益。超市则坚信李先生是职业打假者,其举报内容多为小问题,甚至涉嫌勒索,打算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专家强调,如职业打假人涉嫌敲诈勒索,超市需依法行事,如及时报警。超市若取消消费者卡而未给出合理解释,即构成违约行为。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与企业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务必寻求平衡点,以促进市场的稳健发展。
您是否认为会员制超市对李先生的会员卡作出封禁决定合理?对此,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别忘了为本文点赞并分享给更多人。